基金资讯
“恶意投诉”产业链破坏消费者保险保障保护伞
来源:和讯    2020年03月28日

  近日,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2019年保险消费投诉总体情况显示,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93719件,同比增长5.95%,其中涉嫌违法违规投诉4974件,同比增长153.39%,占投诉总量的5.31%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在正常的保险消费投诉背后,“恶意投诉”的情况也屡见不鲜。过了“犹豫期”也能100%“全额退保”?这波操作是真是假?究竟是维护还是侵害消费者的权益?为什么保险业“恶意投诉”愈演愈烈?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:

  首先,投诉一旦成立,将成为监管评价依据,若确有下次,投诉可能引发行政处罚;第二,自媒体发达,商誉极易受到贬损且难以挽回;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恶意投诉行为成本极低,且无任何能力或技术壁垒限制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当前有“专业团队”通过社交平台、网购平台、电话短信等渠道,频频向消费者发布“可在全国任意地区的任意保险公司办理任何险种的全额退保业务,不想继续缴费的、断缴的、停缴的,都能退,100%退保成功,缴费多少就退多少出来,安全快速”的信息,他们打着“专业保险维权”的名义,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“全额退保”事宜,开展保险“恶意投诉全额退保代理”业务,甚至形成了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。

  家住湖南长沙的“留守老人”(51岁)张师傅,3月前在“全额退保”团伙的劝说下,签署了退保协议,“他们说我买的这些保险(医疗险、重疾险),没啥作用,买了就是浪费钱,还不如全额退保,把现金握在自己手里最踏实。”现在得知自己中了圈套的、又没有保险傍身的张师傅,后悔万分又投诉无门,“我这年纪现在也买不了重疾险、医疗险了,以后要是有啥大病就是孩子们的累赘。”

  退保本是正常的保险服务,但不法分子违法操作“全额退保”恶意投诉行为的出现,不仅误导消费者,侵犯消费者权益,让消费者面临错失原有保险合同的保障以及再投保时面临保费增加、重新计算等待期,甚至可能被拒保等风险,直接破坏消费者平安保护伞,也严重扰乱保险市场。

  目前,这类“恶意投诉”全额退保案件已引起了保险公司和监管部门的注意,严查恶意投诉,消除隐患保平安。以平安人寿、中国人寿(601628,股吧)为代表的头部险企正通过加强同业交流摸底,积极跟监管部门沟通,加强内部合规培训等方式予以应对,地方银保监局也相继发公告提醒消费者,要正确认识保险,树立理性维权意识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警惕相关诈骗风险,避免自身权益受侵害。

免责声明:本信息由第三方提供,不代表农行立场,本行对其所导致的结果不承担责任。
产品浏览记录